萬花筒

與孩子聊死亡課題 
[2020/06/01]

    有一天,孩子分享去補習班途中看見有人辦喪事,是掛著紅燈籠,喪家外面掛著「嚴制」兩字,孩子問我說:「嚴制,表示是男的往生,而掛紅燈籠,應該是喜喪對不對?」我回答:「對啊!」「妳怎麼會知道?」我反問她。孩子回答:「老師有教過,老師還說,喜喪不能哭,這樣往生者才會捨得離開。」我相當驚訝!現在國中已經談到生死學的觀念了,想想過去念國中的我,面對死亡還很懵懂呢!

    孩子問起,就趁機和孩子聊一聊,我問她對死亡的看法。孩子淡定地回答:「是人都會走這一遭,每一次回老家掃墓,大人都這樣說啊!」我回答:「是啊!這是一種孝的表現,用正常心態看待生死,也是一種孝。」為何?因為我們明白父母總有一天會離開我們,所以要把握時間及時行孝。因為人終將會死亡,為父母莊嚴後事也是一種孝。所以不應該避諱,當孩子主動問起,就是最好的教育時機。

    孩子反問我,你將來呢?我說:「我要捐大體。」孩子笑笑對我說:「那你要好好照顧身體,這樣才能捐啊!」孩子的回答雖是天真,但也是點醒我,萬一割掉了某個器官,還不符合捐大體呢!

    當死亡不再成為禁忌,孩子才能從容不迫為父母處理後事。在父母有生之年,才會懂得孝順,珍惜與父母相處的寶貴時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