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花筒
侍奉父母終老 [2020/06/01]
隨著醫學發達而人的壽命也跟著延長,六十歲兒女照顧八、九十歲的父母也越來越多。不僅父母年華老去,自己也是不折不扣的老人。《中庸》記載:事死如事生,事亡如事存,孝之至也。「事」就是侍奉,不僅父母生前要侍奉,父母亡故後也要侍奉,一樣要早晚問安如生前一般。
為往生父母作忌,有不少人說,放在心裡就好,何必要每年作忌呢?「追思」父母是不忘父母恩澤,把父母的教導傳承給子女,才是以孝傳家的典範。
慎終追遠,是中國孝道的精神所在,「民族掃墓節」就是慎終追遠孝的表現。人生從何來?在往者的碑文上所鐫刻的堂口就知道了。所以才會有這樣的俗諺:「生是某家人,死是某家鬼。」自一出生就與這個家族產生連結,是斬也斬不斷的淵源。
前不久看了一部紀錄片,是出家人如何面對死亡?老邁的方丈入滅之後,在荼毘的儀式中顯得相當莊嚴,出家人對師父的尊敬,也如父母一般,往後每一年都辦理追思法會,不僅是追念師父的德風,更是法脈家風的流傳。
父母能夠壽終正寢,是由於子女孝順,父母才得以高壽;相對地,自己也能得到很大的福報。百歲人瑞牽著七十歲的孩子一起散步,這是多麼溫馨的畫面,這無非是孝的最高境界。
為往生父母作忌,有不少人說,放在心裡就好,何必要每年作忌呢?「追思」父母是不忘父母恩澤,把父母的教導傳承給子女,才是以孝傳家的典範。
慎終追遠,是中國孝道的精神所在,「民族掃墓節」就是慎終追遠孝的表現。人生從何來?在往者的碑文上所鐫刻的堂口就知道了。所以才會有這樣的俗諺:「生是某家人,死是某家鬼。」自一出生就與這個家族產生連結,是斬也斬不斷的淵源。
前不久看了一部紀錄片,是出家人如何面對死亡?老邁的方丈入滅之後,在荼毘的儀式中顯得相當莊嚴,出家人對師父的尊敬,也如父母一般,往後每一年都辦理追思法會,不僅是追念師父的德風,更是法脈家風的流傳。
父母能夠壽終正寢,是由於子女孝順,父母才得以高壽;相對地,自己也能得到很大的福報。百歲人瑞牽著七十歲的孩子一起散步,這是多麼溫馨的畫面,這無非是孝的最高境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