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花筒

不改父志,孝之始也
[2020/06/01]

    《論語.學而篇》中孔子曰:「父在觀其志,父沒觀其行,三年無改父之道,可謂孝矣。」這意思是說:父親在世的時候,子女的志向有沒有和父親相同;父親去世後,子女是否依舊奉行父親遺志,而在守喪三年內都不曾改變,就可算是盡孝了!

    這裡所謂的「志向」指的是父親的言行教導、家傳的善良德風以及父親的心願。父親在世有所遵循,有人會說,這是做給父母看的,所以不算數。但父母過世後依舊奉行三年不變,這樣的行為就可以看出做子女的孝心。有人會去質疑,是不是第四年就可以改呀!因為已經熬過三年啦!這當然是個比喻,不過假久了,應該也會變成真的吧!

    以儒家的觀念來說,傳承家風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,代表後代子孫都能奉行不悖。在過去歷史中,宋朝楊門一代忠烈,為國的忠心不二,其心可表。恆持為國忠心的家風,也是一種孝,亦稱為大孝。若無法彰顯大孝,小孝也足以恆持。例如:清廉守潔、以仁待人、濟貧教富、晨昏請安、奉茶濯足……都是良善家風,足以奉持傳承。

    父母心願,往往要求不多,尤其是往生後的事,有人要求樹葬,有人要捐大體,有人簡約不鋪張……,這些小小的心願也都是做子女的不能違背。如父母之所願,才符合孝順的標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