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花筒
為求當人的尊嚴[2020/06/01]
「死有重於泰山,輕於鴻毛。」沉寂已久的「安樂死」話題,如今因為名人的訴求,又讓這個話題掀起討論的熱潮。「讓我最後的這段路走得有尊嚴。」這是許多癌末病人的心聲,那種求生不得,求死不能的掙扎痛楚,不是旁人所能體會的。
「怕會引起仿效」,這是衛道人士所擔憂的。的確,在世界上大多數的國家都會有這樣的擔憂。但是在瑞士,也是站在人道的立場及法律都能兼顧下,有條件來執行,並且有家人陪伴,這樣的配套措施下,確實可以認真去考慮在未來能夠合法執行。
回到人本的道德上來看,人有生命自主權,但為了社會風氣,勢必在評估上要謹慎小心,如果在精神科醫師的評估以及主治大夫的評估下,病人有意願的話,是可以考慮讓病人決定自己未來要如何面對死亡。因為在大前提下,人終究會面臨死亡,應該謹慎看待,樂觀面對,這才是健康的人生態度。
回到「死有重於泰山,輕於鴻毛。」這句話上。人有求生的權利,相對地應該也有求死的權力。聽到不少在從事臨終關懷的工作人員分享,他們站在病人的同理心去想,在一般病房裡,醫生是和病魔拔河,來為病人維護生命。但是在臨終病房裡,醫護人員是減緩病人疼痛,安然走完人生道路。這裡的病人常問醫生一句話:「你們是醫生,怎麼不能醫死?」護士安慰病人說:「醫生永遠是醫生,我們是用藥物減緩病人疼痛,這也是醫療啊!」病人笑笑回答:「是用藥讓我們等死吧!」醫護人員的無奈!也不知道如何安慰病人!
「怕會引起仿效」,這是衛道人士所擔憂的。的確,在世界上大多數的國家都會有這樣的擔憂。但是在瑞士,也是站在人道的立場及法律都能兼顧下,有條件來執行,並且有家人陪伴,這樣的配套措施下,確實可以認真去考慮在未來能夠合法執行。
回到人本的道德上來看,人有生命自主權,但為了社會風氣,勢必在評估上要謹慎小心,如果在精神科醫師的評估以及主治大夫的評估下,病人有意願的話,是可以考慮讓病人決定自己未來要如何面對死亡。因為在大前提下,人終究會面臨死亡,應該謹慎看待,樂觀面對,這才是健康的人生態度。
回到「死有重於泰山,輕於鴻毛。」這句話上。人有求生的權利,相對地應該也有求死的權力。聽到不少在從事臨終關懷的工作人員分享,他們站在病人的同理心去想,在一般病房裡,醫生是和病魔拔河,來為病人維護生命。但是在臨終病房裡,醫護人員是減緩病人疼痛,安然走完人生道路。這裡的病人常問醫生一句話:「你們是醫生,怎麼不能醫死?」護士安慰病人說:「醫生永遠是醫生,我們是用藥物減緩病人疼痛,這也是醫療啊!」病人笑笑回答:「是用藥讓我們等死吧!」醫護人員的無奈!也不知道如何安慰病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