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花筒
孝不能全 順從擇之 [2020/06/01]
外鄉遊子無法在父母身邊盡孝,想盡辦法要接父母同住。不少父母給的答案,都讓子女失望了。有人說:孩子生養的多,將來就好命。鄰家的朱奶奶卻是面臨抉擇的難題。孩子們都想為獨居的老母親盡孝,老大提出一個月輪流一次,讓大家都有機會,輪到的人要親自來接。看在大家眼裡好生羨慕,這一群孩子都這麼有孝心,但是朱奶奶婉拒了孩子們的好意!
朱奶奶說:這裡是你們成長的地方,這裡都有老鄰居,這是我們的「起家厝」,我守在這裡,你們有空就回來看我,想撒嬌的隨時歡迎回來。最後孩子尊重母親的決定,老大將聯絡電話給了鄰近爺爺奶奶,希望大家發揮守望相助的功能,留意母親的狀況。
老大時常回家探望母親,也跟鄰近的爺爺奶奶聯絡感情,既然不能盡孝,只好順從母親的意願,讓母親獨居在家。
父母總是不想成為孩子的包袱,雖然盡孝是為人子女的責任,退而求其次的「順從」,何嘗不是另一種盡孝的方式。有道是,有媽的孩子像個寶,沒媽的孩子像根草,母親能在身邊才有家的感覺。
時代變遷,家庭結構改變,正衝擊著傳統孝的思維,要如何為下一代開一條屬於這一時代孝的道路,正是你我該省思的課題。
朱奶奶說:這裡是你們成長的地方,這裡都有老鄰居,這是我們的「起家厝」,我守在這裡,你們有空就回來看我,想撒嬌的隨時歡迎回來。最後孩子尊重母親的決定,老大將聯絡電話給了鄰近爺爺奶奶,希望大家發揮守望相助的功能,留意母親的狀況。
老大時常回家探望母親,也跟鄰近的爺爺奶奶聯絡感情,既然不能盡孝,只好順從母親的意願,讓母親獨居在家。
父母總是不想成為孩子的包袱,雖然盡孝是為人子女的責任,退而求其次的「順從」,何嘗不是另一種盡孝的方式。有道是,有媽的孩子像個寶,沒媽的孩子像根草,母親能在身邊才有家的感覺。
時代變遷,家庭結構改變,正衝擊著傳統孝的思維,要如何為下一代開一條屬於這一時代孝的道路,正是你我該省思的課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