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花筒

資源回收坎坷路  
[2020/06/01]

    台灣的資源回收路已經走了二十多年,過程是相當坎坷。大家是否還有印象,初期有四個品項分類,分別由四個外星娃娃加以辨識,當初的宣導民眾聽了是滿頭霧水,東西要怎麼分?根本不知道,乾脆隨便亂丟。後來寶特瓶統一由超商回收,並給予獎勵金,結果造成超商困擾,寶特瓶幾乎要淹沒超商的庫房,這樣的回收方式馬上喊停,可說是回收挫敗。

    是民眾無知?還是無法依循?還是根本嫌麻煩!說真的,已經二十多年了,效果還是有限,甚至前一陣因為「減塑」還引發不小的民怨。就是因為太方便,導致開了方便之門,造成民眾的隨便。想想過去物資缺乏的年代,荷葉啊!報紙啊!紙袋呀!都是寶,送禮的包裝袋都捨不得丟,尤其是知名品牌的提袋更視為瑰寶,都拿來利用。去買湯湯水水的東西,都會拿提鍋去裝。曾幾何時,「減塑」政策所帶來的小小不便,卻導致民怨,不得不政策轉彎,讓效果大打折扣。

    為了減少樹木的砍伐,發明塑膠製品來取代,經過長期間下來,已危害環境及生態。如今覺醒了,想方設法要改變,沒想到這條路相當難走。台灣的法令繁多,施行細則更多,但是執行起來,讓人無法適從,這也是無法徹底執行的原因之一。眾人的事,分得越細,民眾是無從依循。化繁為簡才是上策,但政府機關行政作業卻常常化簡為繁,這坎坷的路是會越走越難。